近日,長嶺高科創新產業園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進入二次結構和裝飾裝修階段。項目所處的長嶺高科片區,是支撐歷下未來發展的“三區”主陣地之一,片區以生物醫藥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為主導,著力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區和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6.8萬平方米,包含13棟單體,全部建成后,將成為濟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鏈式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搶占濟南全市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賦能,匠心筑造
項目技術復雜,施工難度高,其中高支模超高區域6處,超限梁70余種。項目采用高支模預警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分析澆筑過程中模架的壓力、位移、傾斜等數據信息并進行預警提示,結合現場鷹眼系統、塔機智能檢監測系統、AI全景高點巡檢機器人等新技術、新裝備,助力項目安全生產,獲ISA國際安全獎、山東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項目BIM示意圖)
(新能源混凝土泵車)項目團隊采用“BIM+”輔助施工組織,使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施工節點虛擬樣板可視化交底等BIM技術17項,引進全球首臺新能源混凝土泵車,泵送能力提升18%、作業噪聲降低14%、綜合能耗降低50%。此外,推廣應用機器視覺與5G施工智能識別技術等新技術新裝備50余項,獲2024年度建筑業新技術應用創新競賽二等獎、“山東省綠色施工科技示范項目”稱號。
質量為要,一次成優
項目團隊落實事前有策劃、事中有管控、事后有總結的質量管理程序,策劃階段通過應用BIM技術全過程建模,從源頭把好質量關。實施階段落實“樣板引路”制度,樣板涵蓋項目各個分部分項,并依托樣板進行技術交底,有效避免后期拆改、返工。(“快易收口網+氣囊”組合攔截)
(抗浮錨桿樣板)應用方圓扣龍骨模板、方鋼龍骨施工、梁可調節定型夾具等工藝,強化模板剛度;通過“快易收口網+氣囊”組合攔截,保證高、低標號混凝土攔截質量;使用“抗浮錨桿樣板”成品樣板引路,實現一次驗收通過率100%,節約工期40天,保障項目建設全過程一次成優。
掛圖作戰,高效建造
項目團隊嚴格落實“掛圖作戰計劃上墻”,以實體計劃為主線,每周動態可視化更新,打破設計、采購、資金、人員、物資、機械等系統間壁壘,“全系統”協同作戰,形成“1+9”綜合計劃管理體系,構建大履約管理格局。項目團隊科學劃分施工界面,及時組織平面轉換,實現“以空間換時間”的效果和“部署系統、精益管控”的目標。定期開展分包隊伍月度綜合排名,在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80天完成30萬立方米土石方外運,90天實現全面沖出正負零,110天首棟單體封頂,350天項目全面封頂。